back_img
朱熹造句

朱熹造句

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的朱熹的造句相关内容,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90条朱熹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,同时也为您推荐了朱熹的解释、近反义词和组词。
  • 1、徽州是朱熹的故乡,那里的人讲究纲常,讲究灭人欲,女人躲进闺房成一统,男的见了母猪都直撅撅的。
  • 2、宋儒朱熹格物穷理,一草一木皆含至理,这。
  • 3朱熹,南宋理学家,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和深远的影响力。
  • 4朱熹的著作《四书集注》对于后世儒家学者的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。
  • 5朱熹的“格物致知”主张,强调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认识世界,深化人们对知识的理解。
  • 6朱熹对于“心学”的贡献不可忽视,他提出了“致良知”和“存天理、灭人欲”的观点,影响深远。
  • 7朱熹的经学研究方法严谨且注重实证,他的注释作品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。
  • 8朱熹强调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他的思想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社会责任感。
  • 9朱熹的学术观点以及对经典注释方法的贡献,深刻影响了后世儒学的发展和演变。
  • 10朱熹的学说对于推动宋元明清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,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  • 11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学的研究,以他的杰出贡献,使得儒学在南宋时期得到了重要的复兴。
  • 12朱熹的学术成果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,也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
  • 13朱熹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究,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,提倡了“教育为先”的理念。
  • 14朱熹的观点对于当代人的修身养性、追求真理的态度具有借鉴意义。
  • 15朱熹主张读书要融会贯通,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,实践为学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  • 16朱熹对人类生活的关注深刻而广泛,他关心天地万物,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。
  • 17朱熹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教育方面的贡献不可低估,他培养了众多杰出学者,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材。
  • 18朱熹的思想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,形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。
  • 19朱熹主张读经要注重实证,注重联系社会实践,使儒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  • 20、九渊觉得,论辩之初,尽管朱熹未臻“无我”之境,自己却更粗心浮气,多亏祖谦“调娱其间,有功于斯道”,但他对自身立论却执之弥坚。
  • 21、圣贤朱熹曾经说过格物穷理,意思就是说每天格一物,追寻事物的根源所在。
  • 22、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朱熹一说,老夫子立刻喜上眉梢。
  • 23、对于朱熹的“存理灭欲”论,学界由于受“左”的影响,过去对之批评颇多,而对其中的合理因素,几乎未见提到。
  • 24、李退溪作为儒学大师,虽笃守朱子学,但他的仁政说却与朱熹的仁政说有很大的区别。
  • 25、诚能体而存之,则众善之源,百行之本。出自:宋·朱熹《仁说》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,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,行动美好的根本。朱熹
  • 26、哦我说为个地圆地方争得面红耳赤呢,原来是和朱熹的天人感应学说起了冲突。
  • 27、思诚为修身之本,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。出自:宋·朱熹《四书集注·孟子集注》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,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,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。朱熹
  • 28、看书院里讲坛上方的两把红木雕花座椅,好似文化哲学大师朱熹、张轼、王阳明讲学余音犹在。
  • 29、存天理、灭人欲,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,朱熹朱夫子的话未必对,但是这个天下是属于男人的,那么,它便是对的。
  • 30朱熹教做人,胡适教为学,同标“勤、谨、和、缓”四字,其中那个“缓”字,尤可深味。
  • 31、大名府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大名县,冀、鲁、豫三省交界处,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,境内现有五礼记碑、狄仁杰祠堂碑、朱熹写经碑等文物和大名府遗址。
  • 32、主试官看重赵熙的文才,担心他的名字犯了先贤朱熹的名讳,而与功名有碍,为他改名为“熙”。
  • 33、中部的文公山,现存古杉16棵,据说当年朱熹亲手栽植的。
  • 34、没错儒家确实一直在变化,汉儒宋儒乃至清儒各不相同,从董仲舒那里就是一变,朱熹王阳明时代又有变化,康有为时代继续变化。
  • 35、青驴看着考亭书院邪笑,结束了自己的故事,因为考亭书院是朱熹建的。
  • 36朱熹视为畏友,曾对其门人说:以伯恭、君举、同父合做一个,方才是好。
  • 37、阙里牌坊、引桂桥、尊经阁、朱熹手植槠树、碑廊、虹井亭、朱绯塘、草堂、墨砚堂、寓石楼等体现朱子文化的建筑和景观,透着书香和雅致。
  • 38、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出自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易九》底:同“的”。朱熹
  • 39、、直领布大袖衫朱熹云:不当用衤兰,盖下已有裙。
  • 40朱熹由衷钦佩,赞叹辛弃疾颇谙晓兵事,并在著作中引用了他诸多论兵的段落。
  • 41、古典的命运观,是孔孟的态度,以为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,道德是自我修养,不指望回报,至于世间诸般好处,则如朱熹所说,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
  • 42、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。出自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十四光明磊落:胸怀坦荡,正大光明。朱熹
  • 43、程朱即程颢、程颐兄弟与朱熹,是理学的大师;申韩,即申不害与韩非子,是法家的代表;黄老,即黄帝与老子,是道家的别称。
  • 44、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庚戌九月十五日,朱熹生于延平尤溪郑氏寓舍。
  • 45、对白鹿洞书院有大贡献的,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过顶极作用的朱熹,一生的经历都是跋涉在无尽的荆天棘地之中。
  • 46、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朱熹
  • 47朱熹对读书有两个比喻,一个是“撑上水船”,必须一篙紧似一篙,不可或缓;一个是“鸡抱卵”,抱抱停停,热热冷冷,肯定孵不出小鸡。
  • 48、年份:南宋光宗绍熙年间,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、中庸、论语、孟子汇集一起刊刻,合称四书。再加上先秦的诗经、尚书、礼记、周易、春秋,合称五经。朱熹
  • 49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,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,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。
  • 50、农历十二月初六,朔风怒号,白雪纷飞,年过半百的朱熹踏上了到台州的旅程。

朱熹的拼音和解释

朱熹 zhūxī

(1130-1200)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。字元晦,号晦庵,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(颢、颐)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,集理学之大成,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,世称程朱学派。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,但“理在先,气在后”。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,反对死记硬背。对经学、史学、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。著作有《四书集注》、《朱子语类》、《朱文公文集》等。
朱熹 (南宋理学家) 朱熹(1130.9.15—1200.4.23),字元晦,又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谥文,世称朱文公。祖籍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省尤溪县)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。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,受儒教祭祀。朱熹是“二程”(程颢、程颐)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,与二程合称“程朱学派”。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、明、清三朝影响很大,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,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。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,曾任江西南康、福建漳州知府、浙东巡抚,做官清正有为,振举书院建设。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,为宋宁宗皇帝讲学。 朱熹著述甚多,有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《太极图说解》《通书解说》《周易读本》《楚辞集注》,后人辑有《朱子大全》《朱子集语象》等。其中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。
[查看详情]

与朱熹相关的词语

与朱熹相关的成语

©2024 知之小工具  版权所有  知之小工具 生活实用查询工具
功能直达
栏目推荐
热门应用